2012年10月26日星期五

20121006 人物故事:Weekend Farmer王震宇



20121006

人物故事:Weekend Farmer王震宇


記者:葉淑貞 攝影:黃耀興

 

假日的下午,烈日當空,經濟分析員王震宇一身花俏,與妻兒和兩頭愛犬驅車到元朗,展開每周的兩日一夜農耕之旅,出一身汗,「汗水有金屬,排尿是無法排毒的。」長年與財金打交道,他汗水中的「含金量」也許特別高,對於天地靈氣份外嚮往,「這一帶冇乜陀地問題,倒是住了不少世外高人。」他笑說。 
 
王震宇在跑馬地的家,是純白色的西式設計,但來到元朗的農舍,為了配合自然環境,於是180變為中國格調。

間建在萬呎農地上的中式小房子,只得一層,但樓底超高,足可劃出半層閣樓。古董房子貴在外觀,固然不會改,他連室內間隔都幾乎維持原裝,只是移過一幅牆, 以保留基本精神。裝修擺設全由外籍太太一手包辦,「裝飾這家房子花費不多,部份是在香港買的二手貨,新傢俬是到深圳買的,部份掛畫則購於大芬油畫村。在大 陸買食物就唔好,買傢俬都OK。」 

 半層閣樓很闊落,若有朋友留宿可以打地鋪。 

 極之簡潔、看來絕少使用的開放式廚房。

農耕改變人生

閒時他在跑馬地工作,假日就往元朗去,不少朋友都來湊熱鬧,「通常外國朋友較喜歡這種環境,香港人來過一次就耍手擰頭。」他笑說。

周兩天的農耕,令人生觀都改變了,「持續地賺錢、消費,很理所當然,但當你體會了辛勤勞動而得到的食物,就會有不同觀感,環保意識加重,對一花一草感情都深咗,對它產生同情。在市區遊走,會覺得點解咁細空間,會種咁多樹?點解彌敦道會塌樹?因為那裏根本不是它的生存空間。」

但話之你如何敬拜天地,始終天怒難測,風季過後他的農作物全數報銷,「完全明白農夫的欲哭無淚。 


浴室設計感覺崇尚自然。 

種菜農地 值得投

王震宇買農地、學栽種,加強知識基礎之餘有助尋找農業的投資機會,但菜園種得亂七八糟,沒有很完善的規劃。而沒加農藥、堅持有機的植物,更是一副衰相,長滿蟲害,暫時收成還不足以自給自足。他養蜂播種,但不知何解,蜜蜂飛光,據說是因為來了隻蛾云云……他說務農是個學習過程,無疑,這一課非常難學。

信不少香港人都渴望擁有這個後花園,雖說地少人多,但要實現夢想,他說暫時不算太難,「以農地每呎約200元計算,假設買塊20003000呎農地,售5060萬,已可以基本提供足夠蔬菜,每月成本34厘,即為約2000元,跟購買有機菜的每月開支差不了多少。」

他說,對於任何想食有機、 無毒菜的市民來說,買農地是值得投資的,「可能若干年後,農地會隨着新市鎮建設而減少,令買地成本再升,現時的價格尚未完全反映。」他建議最好由一群人合資買地,聘用一個農民管理,然後每周分收成,「海外運到的有機菜,碳足印高,內地菜又唔敢食,自己種就可以安心吃。就算買不到農地,在天台、露台都可以種,培養自己的意識也是好事。
 

小屋設計擺設全由不願出鏡的洋太座負責,又幾好taste喎。 

除了正門,玄關再有一道小門。門前的雜物櫃是二手貨。 

了解農業 自力更

「糧食危機會在我有生之年出現,好『大鑊』,一定要學。」王震宇說。
 
農耕麻煩多,但投資農業股也有保留,「大陸假嘢多,企業管治有問題;跨國企業沒有良心事業可言,而且未來會受高能源影響收益,在過度工業化開發、過多化學技術後,已出現地球暖化、沙漠化現象,環保意識、動物權益抬頭,所以就算這一刻有高現金回報,未來亦可能出產下降。」

「以前分散風險要買債券,依家國債風險更大,以農業做對冲是一定要做的,也是未來的主流。投資農地最直接,加上掌握種植方法,就有辦法自力更生。

PROFILE

王震宇(Eric)曾任瑞銀亞洲房地產研究部主管,後自立門戶創立Bricks& Mortar Management,從事投資顧問。

他在英國完成學業,打工都是跨企,講得英文多,口音變得半鹹淡,但其實北角長大,住過劏房,屬中下層出身,「個個都想住市區、住黃金地段,但租不起一整個單位,惟有住劏房,所以係冇得杜絕。」

是樓市大好友,買樓未嘗敗績,去年一句「低增值人士應該離港」認真刺耳,但他堅持己見,「官員的內向思維,令香港錯失拓展『疆界』的機會,家香港地皮貴重,何不向退休人士提供到內地生活的優惠,騰出香港的空間,長者又可以換取較佳的生活質素,就可以雙贏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