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突飛猛進、新經濟現象層出不窮的今天,可憐港府圖有創科局等架床疊屋門面工夫,靈活走位思維欠奉,導致各類新興經濟模式處處遭打壓,業界叫苦連天。筆者將一連數文,探討幾個新經濟範疇內香港如何被對手大幅拋離以作示警,望能喚醒官僚,就算亡羊補牢,亦未為晚也。本文先由新經濟現象下共享經濟(Sharing Economy)方向入手,分析共享旅宿平台Airbnb在本地的遭遇。
共享經濟是一種共用人力或資源的經濟模式,包括共享個人或機構所生產、交易和消費的商品和服務,常見的有汽車共乘(如Uber)、單車共享(如ofo)及住宿共享(如Airbnb)等。
此乃科技發達之下必會衍生出來的現象,最是自然不過。香港地少人多,酒店供不應求(本港酒店入住率長期高於八成──過去7年平均為88%──其他發達城市望塵莫及),導致房租高企,Airbnb更有潛質及需要在本港遍地開花,為遊客提供一個更靈活、更便宜、更貼地的選擇。
共享住宿被紐倫星拋離
Airbnb利用網上共享平台,更有效地配對供求雙方的交易,實在是訪客及出租市民雙贏的一個安排。然而,雖然香港在這方面起步不遲,卻在這新興現象中一蹶不振,被其他國際都會遠遠拋離──倫敦去年的Airbnb成交已激增至6萬有多,可憐香港在同一時間內只達倫敦總量十分一【圖1】。
奇怪的是,倫敦、紐約、新加坡和香港同樣是國際城市及區域金融中心,亦同樣面對租金高企的問題,但倫敦出租量卻是香港的10倍,紐約也接近6倍之多。各市之間人口總量亦分別不大,可見香港在這方面遇到的困難絕非市場層面;就算把出租量統一口徑,以當地酒店房間來作標準,亦見香港遠遠落後於其他城市。
倫敦和紐約的酒店存量分別是香港的1.9倍及1.5倍,儘管在如此相對龐大的供應下,經Airbnb出租的成交量與當地酒店存量比例仍然遠遠超越香港的8.3%:倫敦為42.9%(5倍於香港),紐約則為32.3%(4倍於香港)【圖2】。
諷刺的是,比香港酒店房間供應還少超過一萬間的新加坡,在2016年每間酒店房間相當於接待257位旅客,大大少於香港的355位旅客,然則,Airbnb於香港的市佔率(用Airbnb成交對酒店存量比)仍低於新加坡(11.7%)接近三成。
當然,較低的新經濟市佔率可能與香港居住空間狹窄及本地住宅空置率極低有關係,但是與其他城市出現如此大的市佔率差別,必有他因。
袒護既得利益 敵視中小微企
香港政府敵視中小微企的態度,由去年民政事務局公布今年修改法例打擊無牌旅館之舉措露出尾巴:政府即將在《旅館業條例》中加入「嚴格法律責任」罪行,新條文將禁止任何單位或住所作無牌經營旅館用途,且將把刑事責任加諸業主及租客身上。苛政猛於虎,莫此為甚!
在與香港官僚思維相比之下愈見開明的東京卻出現了完全相反的政策:為配合共享經濟發展及2020年東京奧運,去年中日本議會已通過《住宅住宿事業法》,允許業主每年可以把房屋租出不多於180天;另外還設有補助金制度,協助經營者設置消防裝置,法例於2018年3月15日正式落實,從此把Airbnb合法化。這使東京能夠把此新現象納入正途而非打壓,紓瓶頸而非堵洪流,實為明智之舉。
不約而同,英國亦在去年12月起修例,容許Airbnb業主每年把單位租出90天。
在如此強烈對比之下,不難令人覺得香港政府不但沒有推動新經濟在港發展的意向,更甘於為既得利益團體做鷹犬,滅新興對手於雛形。同時,市民亦懷疑到底創科局是否只是一個政治花瓶、浪費納稅人金錢的無牙老虎?
開放數據望塵莫及
近年共享經濟成為新經濟的重要動力,營運者主要以手機應用程式和互聯網平台讓提供者和使用者交換或分享訊息和數據。各國政府在自身數據開放及分享上亦已漸趨全面;可惜,由開放知識基金會公布的全球數據開放指數中可見,相比其他已發展地區,香港於數據開放方面亦大大遜色【圖3】,當中「行政邊界」、「公司登記」、「位置資料」、「土地所有權」和「政府支出」更是只得零分。相反,台灣在全球數據開放榜卻名列前茅,在15項評分準則中取得12個滿分,實在值得香港官僚汗顏!
筆者特別鳴謝倫敦大學學生陳朗翹協助收集及整理本文相關數據及圖表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