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最近所見嘅傳媒標題卻令人擔心兩大新趨勢:1)越來越多港人正表現出內向自卑、幾近排外嘅情緒;2)政府在政治弱勢兼欠長遠視野之下,不但唔「見風駛艃」,擴容納量,卻有向保護主義及既得利益團體傾斜嘅跡象……
以下撮取報章標題、內文為證,望能喚醒欠缺「Hongkong Inc」企業精神嘅眾高官,喺應對未來還會重而復之發生嘅其他「神州需求效應」時能更靈活為本港嘅「綜合收益表」著想,廣開財源,兼助本港各可受惠嘅行業做大做強,成為亞洲區內當然嘅服務中樞(regional service hub):
郵輪碼頭配套不足,泊位爆滿(3月22日)
「全球最豪華新郵輪之一的《Silver Spirit》,昨天首度訪港…但碼頭泊位預訂越趨困難…公司早在兩年前已預訂[海運]碼頭泊位,但仍告爆滿,唯有轉抵招商局碼頭。惟因該碼頭與旅游區距離甚遠,有大批乘客后放棄落船行程,相信隨着[啟德]郵輪碼頭落成,預訂泊位將會更加困難…再加上該處看不到維港的優美海景,故此未必會選擇停泊新碼頭。」
以上用家評論,既證明本港郵輪業已落後需求數年,更喺新郵輪碼頭尚未起好已為人詬病,真令人擔心政府獨資經營會唔會又試閉門造車,與市場脫節?
醫療資格封閉自肥,既害年輕醫生亦損本港醫療地位(3月26-31日)
「食物及衛生局長周一嶽[要]限制內地產婦數目及私家醫院產科服務量…」,「屯門醫院產科在今年初已…停止接受內地孕婦的預約申請,至今未有重開服務日期…威爾斯醫院今年第四季不接收內地孕婦」
喺過去幾年持續高增長下政府竟然對咁龐大嘅需求增幅視而不見,如果係私人市場,一早已經執笠好耐!既然醫療係曾特首六大優勢產業之一,咁嚴重嘅後知後覺,就更令人難解;每年香江損失嘅唔單只係南下生產相關嘅高消費,更包括連帶為本港赢取嘅投資、商譽、就業、甚至係未來人口增長。香港一日唔擴容接呢單生意,就一日喺度同自己荷包過唔去。
「周承認短期內沒有方法增加資深產科醫護…希望醫管局考慮…外聘入符合資格的醫生,但他們主要在公營方面提供服務,並非私營方面。現時醫務委員會亦有相關的註冊制度,讓他們獲得臨時或短暫的註冊,可以在這方面提供服務」
此論真荒天下之大謬也!講得唔好聽,就係食衛局成為咗本港醫療既得利益者嘅捍衛者,坐視供求失衡而不理,何解?因為自96年起本港已經唔承認英聯邦執業醫生資格,直接斬咗本港最大一個醫生供應源頭,令兩大本地醫學院做其獨市生意,減低競爭之餘,更會威脅本地醫學服務嘅信譽(請問各位對牛津或哈佛畢業嘅醫生有信心定係靠考試叻直升嘅本地畢業生?)。
此還不是最大嘅反競爭行為,最令人不解嘅係點解非本港畢業醫生嘅考牌合格率竟低至5-10%,而每年合格嘅絕對數目更由77-96年之50人跌至96-10年嘅11人之低?係唔係周局長所寄望能紓緩供應緊張嘅醫委會排斥外來專才?眾所周知,醫療唔同法律,係基本上舉世通行嘅知識;究竟港大中大畢業嘅專才係唔係把炮過英美醫療大國產出,包括眾多出外留學想回流嘅港人?如果唔係,咁食衛局好應該運用「Hongkong Inc」精神,削弱呢個壟斷專營嘅俱樂部喺本港醫療服務上嘅獨市供應權,既為市民增加更多公私營(而唔只係公營!)服務嘅選擇,又減低單位醫療成本,更一舉解決本港服務神州呢個巨無霸市場所面對嘅產能問題。方法好間單,只要喺某幾個認可國家有畢業/執業紀錄就可來港行醫,但須於本地醫院/診所實習一段短時間即可(星加坡更簡單,名校畢業生已可免試行醫,喺呢方面已經拋離香港九條街!)。
篇幅所限,下次再談神州效應喺奶粉及樓市嘅影響,及本港應有嘅應對措施。總而言之,香港唔適合,亦唔可以承擔「有生意唔做」呢個鲧嘅治水哲學(最終佢被斬頭),而應該以大禹疏導洪流嘅方法,才是致勝之道。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