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28日星期二

打破醫療寡頭壟斷,香江急需引進專才

今日追評返過去兩星期嘅關乎「香港能否成為亞洲醫療中心、醫術研究一哥」呢個問題嘅幾則見聞,以喚醒政府避免喺另一個支柱行業上再出現「本來宏圖大計,實則虎頭蛇尾」嘅窘態……

亞洲富豪去星洲

南華早報報道,星加坡女外科醫生Susan Lim,喺為汶萊皇族醫病後收取天價費用,佢高達一億五千六百萬港元嘅賬單係基於七個月嘅服務,而每日費用達二十萬星幣之巨!呢則新聞令人發問:1)點解皇族唔嚟香港?係唔係呢度啲醫生嘅英文唔夠星加坡人流利?定係技不如人?2)星加坡、泰國、印度等亞洲國家喺醫療旅遊業聲譽日隆之際,點解香港仲停留喺人手不足,水準下降嘅爭議之上?點解香港仲喺度排擠外來病人?3)點解人哋嘅醫療訓練完全唔喺星加坡(畢業於澳洲Monash大學,見林醫生嘅維基百科)都可以返家鄉為國爭取外匯,而本港喺海外畢業嘅醫生竟然被祖家拒諸門外?

倫敦醫院如聯合國,香港醫院如港大舊生會?

更離譜嘅就係,有朋友最近喺倫敦嘅倫敦橋(私家)醫院就醫,發覺為佢手術嘅四位主診醫生中有兩位係英國人,一位係蘇格蘭人,一位係印度人,而佢所處之深切治療部內嘅護士更由菲律賓藉,法籍,津巴布韋藉,紐西蘭藉,拉脫人藉,至西印度群島藉都有!此外,駐院醫生乃東歐藉醫生及香港嗤之以鼻嘅海外華人醫生(馬來西亞藉)。咁全面國際化嘅團隊所能匯集嘅醫療技術、文化了解、專業知識,又邊係香江個排外制度所能複製?唔怪之得呢個醫院內四處都係阿拉伯文告示,以及眾多嘅阿拉伯文翻譯候命隨時為呢班產油國大孖沙服務。呢種超強嘅賺外匯能力,又豈是香江可望其項背?

相反過來,如果大家上本港第一私院養和醫院嘅名冊去睇睇,就會發覺佢認真單一:喺80多位醫生內,有57位係港大畢業,9位係中大畢業,1位係香港考牌資格嘅醫生,其餘以美國(7位)同澳洲(4位)為主。但係好明顯,嗰啲非港大中大醫生大部份都係年過青壯,睇嚟多數係港英時代留下嘅「餘孽」,咁唔駛十年卄年,豈不是種族清洗,剩低只有「港、中」嘅純正血統?咁又係對本港市民有利定有害呢?

因此之故,醫學界「聲討」醫管局海外醫生招聘計劃(見:http://orientaldaily.on.cc/cnt/news/20110613/00176_027.html)又會唔會與市民嘅利益作對?咁係唔

係周局長喺面對議員質詢時,唔應該支吾以對(見:
http://www.legco.gov.hk/yr07-08/chinese/counmtg/hansard/cm1212-translate-c.pdf),而係勇敢地提議

將醫委會發牌嘅權力收回政府手上?點解周局長唔提議將醫務委員會嘅提名及會員資格放鬆到唔係24個醫生對4個非醫生,而係14個非醫生對14個醫生以平衡用家權益(而家好明顯委員會只會照顧行內利益)?

唔通呢個又係一個要到下屆特首先有人有勇氣去解決嘅問題?點解香港越來越冇人去為利民而施政?反而反智無聊嘅遞補機制立法卻全數推進?咁樣落去,下一個離港移民潮仲會遠咩?

2011年6月21日星期二

比居屋更即時見效嘅房屋計劃

香港房屋內政本來「不容外人指手畫腳」,但係今次曾特首真係太太太「識做」啦,為咗討好阿爺,竟然打倒昨日的我,放風要重推佢一手一腳廢除嘅居屋!港府施政之弱勢及出招之藥石亂投,真不言而喻,嗚呼!

喺依家謠言滿天飛之時,兼且昨日嘅信報社評已經為呢場鬧劇作咗一針見血嘅批判之際,筆者且不動如山,埋首鑽研數據,繼續為讀者發掘真理努力。今日就畀大家一個解決資助房屋嘅新觀察……

公屋富戶近九萬?騰出單位可縮輪候冊逾三分之二!


表:公屋富戶尸位素餐,房署執法拍馬要追
住戶每月入息(HK$)
公屋
居屋
私樓
其他
總計
公屋
居屋
私樓
其他
總計
('000)
('000)
('000)
('000)
('000)
< 4,000
74.0
19.9
83.0
3.1
179.9
3.2%
0.8%
3.5%
0.1%
7.7%
4,000 - 5,999
73.9
14.1
36.2
3.2
127.4
3.2%
0.6%
1.5%
0.1%
5.4%
6,000 - 7,999
88.9
14.1
41.6
1.6
146.2
3.8%
0.6%
1.8%
0.1%
6.2%
8,000 - 9,999
73.6
19.2
54.9
2.1
149.8
3.1%
0.8%
2.3%
0.1%
6.4%
10,000 - 14,999
158.1
50.0
118.5
2.3
328.9
6.7%
2.1%
5.1%
0.1%
14.0%
15,000 - 19,999
99.7
50.8
106.1
1.8
258.4
4.3%
2.2%
4.5%
0.1%
11.0%
20,000 - 24,999
65.1
53.0
117.8
#
236.1
2.8%
2.3%
5.0%
n/a
10.1%
25,000 以上
88.1
157.7
669.1
1.7
916.5
3.8%
6.7%
28.6%
0.1%
39.1%
總計
721.3
378.6
1227.3
16.0
2343.1
30.8%
16.2%
52.4%
0.7%
100.0%

由附表可見,統計署計算2011年第一季本港賺二萬五千元以上嘅家庭總共有916千多,佔家庭數目近四成,而住公屋嘅呢類富戶,更係高達88千之眾!即係話,每100個公屋住戶之中,就有12戶涉嫌濫用社會福利,都咪話唔少。

如賺兩萬五蚊都住到公屋嘅,嗰家人要有八口人以上先合格,而香港全港多於六口之家都只得86,多於八口之家兼住公屋嘅就更少矣!如果房委聽日就將呢哋富戶「加速輪轉」到私人市場,則可立即騰出大量嘅公屋單位,同時立即安置晒所有(!)住緊私樓但又賺少於4000蚊嘅嗰啲板間房戶,都仲有單位剩低!另外,88之數已經係合資格申請公屋住戶約13萬戶嘅三分之二有多,豈不是即時可令輪候冊急速縮短?咁政府未來仲需唔需要起75個公屋單位呢?

與此同時,我哋估計呢批富戶平均收入為四萬,則佢哋可負擔樓價約500萬之單位都可交少於收入一半之按揭供款。如果佢哋入住540呎之單位(約為全港所有單位之平均面積),呎價可達9200蚊之高!幾乎可以入住太古城嘅人,點解仍在喺度踎公屋?

是否問題嘅癥結又在於政府執法不嚴(就如僭建執法一樣)?如果政府真係能夠令呢班富戶離開公屋,而佢哋又唔需要住港島豪宅(9200蚊呎),卻只入住九龍(六百呎單位嘅最新均價為7500呎左右),咁佢地更可改善居住環境,換樓到670呎嘅稍大單位,豈不是一石二鳥?如果連公屋戶都可入住670呎嘅大私樓單位,豈不是又再證明「限呎樓」係非愚蠢即短視權宜嘅供地政策?

2011年6月14日星期二

限呎及限量地係對唔住港人嘅政策

每逢運房局公佈新一季嘅私人住宅一手市場供應數據時,總會有一大堆人大方厥詞,如:今季較舊年升幾多成啊,又係幾年嘅新高啊,之類,但係各位就好少見到分析話供應總量係唔係過少,政府點解攬住晒啲地唔賣,等等。依家政府又製造多咗一個機會畀哋地產專家去表演一番,就係似乎每季將要公佈嘅未來三個月之賣地計劃:喺過去一個周末令各專家大飽口福也……

最令人失望嘅當然喺屢勸不聽,屢析不辯嘅糊塗政策(至於係邊個政客先提議,就可能要各讀者幫手抽佢出來,再教育一番)竟然越來越被當係靈丹妙藥!呢項令人哭笑不得嘅「德政」,就係「限呎」同佢嘅孖生兄弟「限量」啦。令人懷疑到底發展局認為自己嘅職責係「政治交數」算數,定係為本港未來城市優化、發展謀福……何出此言?有數得計也:
根據聯合國統計數字,香港喺93年時嘅人均居住面積只有76呎,比北京(100呎),東京(170呎),首爾(200呎),星加坡(215呎),倫敦(343呎),多倫多(442呎),墨爾缽(546呎),華盛頓(739呎!)真係有天淵之別。就算如筆者推算,香港係個去多年因家庭人數減少而間接令私人市場嘅人均居住呎數增加咗約26%,但係計埋公營房屋後隨時90呎都未到,令本港以面積計嘅居住環境繼續與馬拉維、津巴布韋之流為伍。


圖:本港住房金字塔嚴重失衡(正常應如藍線),政府土地供應政策(紅線)正令情況惡化


由此可見點解起限呎樓係錯誤嘅政策,喺繼續將國際精英趕去星加坡、上海之餘,有幾個更大嘅副作用,就係:1)令樓宇供應結構更偏向白鴿籠,令港人未來毫無換大樓改善居住環境嘅選擇【圖中紅虛線】;2)就算小業主上咗車,買咗個細單位,佢因為政府供應嘅扭曲市場,令大單位價格飆升更勁(少數量,多人要換樓也),但係當大家都想將手上喺市場上多到無人要(因為大家都結婚生仔請菲傭,迫住要沽細嘅買大單位)嘅蚊型「限呎」單位甩手時,卻發現供求不衡下無可能賣到好價,更加劇「醫生律師買唔到樓」嘅怪象!3)豪宅因供應嚴重短缺,價錢更加坐火箭,更減低社會流動性,令仇富情緒更高漲,更令政客有藉口恢復居屋(再將市場扭曲多次)……

此所以點解依家政府嘅土地供應計劃完全失去期望管理作用(見拙文土地供應當務之急 四萬單位非賣不可),無法為供應短缺現象釜底抽薪之餘,更奪去咗市場提供市民需要嘅產品(即大量嘅大呎數單位)以減低樓價嘅兩極化(靠向圖中藍虛線)嘅能力,認真吃力不討好!

2011年6月7日星期二

土地供應規劃應否納入內地港生嬰兒?

最近統計處公佈咗最新嘅《二零一零年至二零三九年香港家庭住戶推算》,當中最有趣嘅數字唔係全港住戶數目由09年嘅231萬增加至39年嘅312萬(即上升35%,或年增長率1.01%),亦唔係此預測與特首早時發表嘅「850萬人口目標」如何不謀而合(推算人口於39年預算會增至844萬),對本欄讀者來講最要留意嘅數字當然係呢個推算對未來土地供應嘅規劃有幾大嘅指導作用?及鑑於過去呢項統計/推算嘅嚴重不准確性(幾乎每次新推算都較上次調低),土地供應應否完全忽視呢項數據?

圖一:


本文我哋且當推算係準嘅先(起碼喺未來五至六年內),睇睇現有住戶數目預測與住宅供應偏差係大定細:首先,2011-12年嘅供應已有政府預測,包括私人公營房屋在內約2050029000個單位,之不過喺呢個情況下2012年時2378千個單位相對於2373千戶家庭似乎擠迫咗啲(即係0.2%嘅空置率)。係呢度我哋且先唔理統計處與差餉物業估價署之間數字可能並不可直接比較,就以統計處嘅2015-16戶口數字來推測未來幾年嘅所需樓宇供應:筆者計到2013年至2016年如果理論上嘅空置率回復歷史平均值(約1.2%),則每年應有37千個單位【圖一中紅線】,即由20112016年總共197千個單位【圖一藍線】。由呢個角度睇,政府嘅未來供地目標(每年2萬私人單位,萬五公屋單位)似乎與人口推算相吻合!

圖二:未來人口增長預測似乎冇計入內地在港新生兒呢個爆炸性嘅新增長點


另一報告內更精彩嘅數字卻可能未完全反映喺2039年嘅戶口數字上,佢就係內地父母在港產嬰所能為未來香港人口帶來嘅上升壓力,當然隨之而來嘅就係土地供應不足嘅問題:內地港嬰(即雙親皆非本港永久居民)嘅數字由01年嘅620宗暴升至09年嘅29千多【圖二】,由整體新生嬰兒比例嘅1%去到36%。同樣重要嘅,係佢哋對本港人口增長嘅貢獻比率,亦喺同期內由3%抽升至70%!當2039年時呢批四十歲嘅壯年都嚟香港住嘅話,我哋嘅人口推算/土地供應/建屋計劃又點可以唔計埋佢哋一份?


香港政府認真要未雨綢繆,唔係為未來五年嘅土地供應四出奔走,而係為未來十五年、五十年會出現嘅呢個內地洪流(本地出生或非居民投資需求都好)準備好容量,並喺同時為本地人口腹地殖民開始佈局,否則後果會係得一個字,就係「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