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13日星期日

20140712 香港民情創新低 解鈴還須繫鈴人



2014712

香港民情創新低 解鈴還須繫鈴人

近日有分析指出,港府民望直接影響遊行人數,而數字上睇似乎民陣的遊行人數數目更貼近近年民情指數趨勢【圖1】。然而,到底民情指數是完全受政治因素影響還是滲入經濟,或其他因素?本文嘗試由經濟、樓市、股市、政治等方面來找出影響本港民情指數的底因。

一、經濟增長及就業狀況似將推動民情

先由經濟增長入手,自1992年數據開始至今,在經濟上升周期,民意似乎亦受惠上升,而下降周期則跟隨下跌【圖2】。



此外,失業率亦於19962010年間與民情指數亦步亦趨,甚至比經濟增長更能解釋指數的變化【圖3】。


然而,199294年、200507年,以及2010年至今的三段時期,以上兩項經濟指標皆與民情指數卻有甚大的差距,似乎除了經濟原因以外,必有其他因素作祟……

二、資本市場亦偶有超乎想像的信心推動作用
1992 94年間,民情指數低於經濟指標,可能與回歸前的不安及當年三角債危機有關。至於200507年則掉轉過來,是民情指數長時間高於經濟指標,今次可能 200507年間股市泡沫及樓市飆升有關,因該兩項資產膨脹(特別是股市)所帶來的財富效應可令市民信心爆棚,亦間接惠及整體民情指數得以屢創新高 【圖4】。


然而,以上各圖亦清楚顯示,自2009年起,無論是持續向好的經濟或股市或樓市【圖4,藍箭嘴及紅箭嘴】,皆無法解釋為何民情指 數反覆向下、兼屢創新低的現象【圖4,綠箭嘴】!剩下的可能只有政治因素令港人在財經暢旺的背景下,情緒愈趨悲觀,甚至在去年11月穿過2003年的底 部,達致60.8的有史以來新低。

三、政治能量一蟹不如一蟹
再仔細分析1992年起的民情指數,以各任總督/特首的任期為分界,可見以下趨勢:

長線趨勢反覆向下——自指數創立起,整體民意由90110的區間逐步下跌,除以上所述的200507年股市泡沫日子外,當梁振英上台時已跌穿1992年的底部,以「負民望」上台至今,方向仍未有逆轉之勢【圖5,藍區間線】。


回歸後民望下降坡度更斜——基本上,回歸後三位特首的民望下調速度幾乎不相伯仲,沒有哪位更好或更差【圖5,橙區間線】,只是梁振英上台時連上兩任特首所享受的蜜月期都沒有,唯有繼續「煲呔」的頹勢,每下愈況。

民意見底後兩年特首離任?——彭定康及董建華皆於民望見底後兩年後離任,雖然曾蔭權在離任前民望一直尋底,但離任前兩年亦的確於2010年中創下任內新低。問題是,如此規律在梁振英任內亦實現,則現任特首會否於201511月離任?【圖5,紅括號】

經濟及資產市場都幫不到現任特首——綜觀各特首民望上升期,都有資產上升帶動:由彭定康199597年的反彈,至董建華200507年的回升,都可找到資產上升的蹤影,唯獨現任特首是在股樓齊升的良好經濟背景下,民望仍舊下跌【圖5,紅/藍線】。

看來現今的政治死局,與梁氏上台這個因素不無相關。最終,梁振英的弱勢,莫非是其缺乏認受性/代表性,以及中央愈發插手本港政局所致?






筆者特別鳴謝趙國殷協助收集及整理本文相關的數據及圖表。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