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O二O年九月四日刊於信報之原文 :
港人移民利英樓,本文淘金搵寶地!
自從七月本港實施新的國家安全法以來,市民有關移民的查詢數字暴增,似乎還有節節上升的趨勢,再度反映港人對回歸後一波又一波政治衝擊下的恐慌【圖一】。與此同時,眾西方國家亦因應國安法的落實,大開方便之門,推出越來越多為港人度身訂造的移民或庇護方案【表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圖一:Google搜尋下“移民”頻率因數度政治事件攀升,國安法後更創歷史新高
|
|
表一:西方國家宣布之各庇護港人移民方案(更新至8月27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較深入地探討港人因BNO護照移民對英國各區樓市供求上的影響(以英格蘭為主,因其人口數據較蘇格蘭及威爾斯全面),及各地樓價受惠程度上有何不同。
新港人若隨本土華人現行分佈落戶
評估港人如何擇地定居方法眾多,例如以收入階層分佈作估算(可惜BNO護照持有者資產/收入分佈數據欠奉),或者較簡單地以英格蘭當地華人的現成分佈作參考(因當地此類人口數據已齊備)。
以華人分佈來估算港人移民目的地可能產生少許誤差,因為當地華人經歷數十載本地生活,可能已經融入了英國小鎮、甚至鄉郊社區,這會是剛到埗港人所難以適應的。此外,中餐經營者可能會推高當地華人在小鄉鎮的人口比例,但大城市卻可能是港人移居的首選。
無論如何,以下是兩個較為清晰易明的方法去描述華人(多為港人)現在如何在英格蘭各大地區的分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圖二:華裔人口佔各地區總人口比例——內倫敦最高 圖三:最大的華裔群組也居於內倫敦 |
|
由上述數據可發現不少有趣現象:
一) 只要一成合資格港人移居英格蘭,當地華人數目將從現在的43.3萬大增30萬,即飆升70%之多;
二) 如果所有合資格港人(約300萬)都移居英格蘭,可能增加種族緊張,因為華人的比重將一下子由0.7%彈升到1.2%,如此升幅,實非小數;
三) 假設港人以目前華人分佈的比例移居英格蘭【圖四】(因當前的分佈已反映當地大部分原是港人的生活習性及喜好),各目標城市/郡/地區將承受可大可小的負擔,由住房需求到基礎設施,以至服務需求。以下集中討論房屋方面的情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圖四:華人在英格蘭不同地區的集結比例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倫敦,漢普郡,諾定咸面對最大潛在房屋需求?
假設30萬之數的港人成功到埗,現有的空置房屋將會是首先被購買入住的目標。以此來計,漢普郡、倫敦及諾定咸的樓市將面對最嚴重的供不應求局面,即【圖五】中所有y軸值大於1地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圖五:新BNO移民對房屋需求對現有空缺-倫敦、漢普郡及諾定咸最受壓力
圖六:連帶未來兩年的落成量,倫敦/諾定咸/樸茨茅夫則是受壓力最大的地區
註:圖內數字所代表地區,見【表二】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就算計入往後兩年的新供應,市場緊張情況亦難以緩解(假設2020年及2021年能夠維持2019年的落成量)。住房負擔最重的地區依次為倫敦(【圖六】2號點和3號點),約克(4號),樸茨茅夫(14號),諾定咸(7號)。
實際上,若全數合BNO資格的港人移居英格蘭,則內倫敦的供求比會暴漲到6.7倍(見【表二】第六列,相對以上假設10%港人情況下的0.67倍)。在如此一面倒的需求狀況下,熱門地區的樓價似乎將陡增無疑……
下表將前30位「人滿之患」地區之細節舉列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二:BNO移居的住屋需求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否其他英國樓價的泄壓閥?
儘管數以百萬計港人從天而降對不少英國地區會造成不可承受的壓力,但這個情景並非沒有消減的對策,例如其他國家政府提出的移民措施【上表一】,甚至如「國際特許城市」類的提議(即專門為港人而設立的地域,定位類似香港本身現在的「特別行政區」,包括自有的稅制和法規)。此一設想和回歸時的「一國兩制」安排似曾相識,只是地點不在華南岸邊的香港,而是在世界其他地方。
筆者特別鳴謝香港城市大學學生潘璟誼協助收集及整理本文相關的數據及圖表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