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30日星期二

增供應加首付係正道 奪民產禁工商屬歪路

原本要繼續講嘅遊艇議題,今週要讓位。無他,唔單止David Webb指責呢啲「非常時期嘅非理性措施」可能會抵觸基本法,連地產政治少有沾邊嘅王迪詩都忍唔住口誅筆伐,話該「動作」(而非「施政」)只會「刺激英屬處女島經濟」,可見事件嘅嚴重性!基本上市場對增加按揭成數冇乜異議,但係「額外印花稅」卻太過藥石亂投,不擇手段,惹來惡評如潮。筆者亦同意立法會應該否決政府嘅議案。

此外,財爺講辭內容有幾項數據同論點,亦有值得商榷嘅地方,呢度嘗試討論一下:

1)冇面對供應癥結問題

「過去幾年住宅單位供應偏低……[但係」中期住宅供應量已經由去年年底估計的53,000個,增加至今年9月底估計的61,000個」:既然明言問題嘅癥結喺供應(兼默認係政府一手造成),仍然死頂話新增供應足夠?咁咪好易畀人掩耳盜鈴嘅感覺?六萬一個單位以四年發展期嚟計,相等於每年供應量得嗰萬五咁啲哚,唔靜止大大低於過去年均吸納量二萬五之數,喺升市需求膨脹時更顯杯水車薪!點解財爺唔採納筆者喺1019日「煲呔房產新政爭D及格」一文中嘅建議,短期內推出大量私人市場土地,以供應透支去應付升市時嘅需求透支?如四年總供應回復每年二萬五,則政府嘅所謂中期供應量起碼要十萬之數,啱啱係四萬之差。非常時期應有非常供應,請盡快賣地罷啦!

2)炒家係病徵唔係病因

「部分炒家更是善於利用非常亢奮的市場,企圖營造狂熱的氣氛,吸引沒有足够經濟實力的市民接貨」:炒家嘅活動係市場整體健康嘅投射,佢哋令基本因素更快喺價錢上反映,但係既無能力亦無企圖去造市或害人,呢種矮化貶低香港賴以成功之企業精神嘅言行,似乎過咗火小小!君不見九七時全民皆炒,嗰陣又邊個係魔鬼,邊個係羔羊?其實炒樓同做任何實業一樣,要有錢賺先有人做,政府嘅職責係提供有效同長線可持續嘅供應(以避免無瓦遮頭嘅情況出現),並減低槓桿(以防止金融風險),剩低嘅就只有苦口婆心咁講耶穌。依家如同剝削民產嘅印花稅既無終止日期又無照顧民情嘅寬免更無道義基礎(見David Webb評論),實情已經比計劃經濟更加共產,對香港嘅營商環境同信譽只會造成更大打擊。

3)用錯數據,政策原委成疑

12個月內轉手的樓宇買賣上升了114%……84%的個案是樓價在300萬以下」:呢啲數字稍為誤導,點解呢?原來根據中原統計,今年到而家為止12個月內樓宇轉售嘅比例得11.9%之數,大大少於08/05/04/97年之14.6%/15%/14.7%/19%。咁又何來熱炒呢?加上摸貨比例仍在百分之二左右,更會喺政府禁止一手摸貨政策後再跌嘅,咁豈不是再少咗一條道理推出新稅?第二條理由亦企唔住腳:當樓市上升到連細價樓都有錢賺時方是小業主們可以重見天日,終於可以換樓之時,依家連最後受益於升市嘅一群業主都唔畀佢換樓(為政府太多中小型單位供應嘅政策所累也!),豈不是再殺錯多啲良民?況且,低於五百萬元嘅成交比例今年到此係總體成交嘅88%,完全同95年到依家嘅平均比例無分別(都係88%之比)。此外,細過770呎單位嘅私樓存量比例為81%,如果連居屋都計埋更達84%,咁「一年內成交」嘅細價樓比例去到如財爺話嘅84%有有乜唔妥呢?

4)切勿以為天下無敵,慎防泥沼深陷

「這次金管局推出的新措施,會同時適用於非住宅按揭」:流動性嘅問題就有如㩒氣球咁,你㩒住呢度,佢去第二度脹起,你去㩒第二度,佢喺第三處腫番……可以預見,政府打殘住宅樓市後,會自以為無敵,再限制埋商業樓宇炒賣(連大陸都無理呢蕃竟然港府已經插手入嚟),然後流動性去埋炒股市金市債市酒市藝術品市,等等,咁落去,本港嘅自由經濟將被蹂躪貽盡,以後要做金融中心都幾難。

5)置業與投資永遠難分開

「遏抑過份熾熱的炒賣,但同時不會妨礙市民置業」:市民市底打死都唔買居屋,一到樓價飛升就嘈住要資助置業,可見投資同置業係不可分開嘅一對孖仔(見今年827日拙文:「市頂買樓,不智;逼人置業,不義」),政府唔應該以助人置業為己任(欲見美國仍然近在眼前嘅活例子,可參閱928日筆者另文:「資助置業樓市泡沫元兇」)。如要紓困解難,政府已有公屋,餘下就請留待市場解決,以免越做越忙,越幫越唔討好……


由上可見,政府應該放棄或大改「額外印花稅」嘅內容,否則議員實有責任否決議案。旁門秘笈可能短期有效,但係想唔走火入魔嘅話,增加供應同首付成數方為王道正宗。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