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見得多其他崛起亞洲城市嘅都會地平線照片,發現原來多彩奪目嘅城市輪廓(urban skyline)喺星加坡同上海【見圖】等地越來越有超港趕紐之勢。相反香江近廿年嘅建築越見保守因循,實在係對政府以至地產建築各界一當頭棒喝!而由傳媒反映建築界聲音,似乎唔全係發展商嘅錯,過去廿年喺建築創意上嘅迷失,亦同地政署及屋宇署兩大衙門缺乏靈活創意,按本子辦事有關……任何讀者如有實例以至提議,請踴躍來電,為筆者解解呢個謎團。
先睇維港天際圖片——似乎所有稍有性格、放膽去做、令人印象深刻嘅摩天大廈都係八十年代或之前嘅產物:中銀大廈落成於1989年,至今仍係港島海旁最突出嘅地標;怡和大廈1973年面世,雖然係方盒一個,但係可能係最有性格嘅方盒建築,因其剛中帶柔,以圓形的「月洞門」窗戶嚟軟化剛性嘅金屬外殼;匯豐總行大廈1986年落成啟用,亦是劃時代的產品,樓宇內部無任何支撐結構,兼且支撐結構暴露在外,令人印象深刻;此外1980年建成嘅合和中心亦曾叱咤風雲,以其圓柱型特色和頂樓旋轉餐廳而名揚天下,更曾是亞洲最高大廈!最後不可不提1979年落成嘅威爾斯親王大廈,其漏斗形大膽設計至今仍因為解放軍營而得以保留;可以想像,若聽日有人要拆佢嘅話隨時又激起集體回憶兼八十後反抗……
反過嚟睇,近年拔起嘅新摩廈,幾乎清一色係玻璃幕牆在外加四方筷子在內,越來越中用唔中看——遮打大廈、IFC、中環中心、中環廣場、ICC等無一唔令人睇咗眼瞓!原因何在?係發展商玩夠花式反璞歸真?定係以經濟考慮為主,用盡樓面面積算數?咁喺政府批出呢啲海旁地標地點嘅土地時又點解無喺未來建築美觀方向作任何要求?以後喺批地時又係唔係可以喺設計同城市整體外觀上都打分?喺地積比同樓面面積上又有冇得加入免計面積嘅「設計豁免」樓面?定係呢個喺發展商嘅保本心態作祟—應否重拾八十年代嘅想像力同雄心,唔好吓吓都功能主義至上?
表面證供顯示,地產商嘅「犯罪嫌疑」最大, 理由好簡單,君不見近年政府出資嘅建築項目都以美觀為上,實用為次—天馬艦政府總部係其一例,而西九文化區上輪嘅勝出設計就更加唔駛講啦!但係發展商都要賺錢㗎,佢梗係冇義務起最靚但最難維修管理嘅大白象啦,所以睇嚟地政署某程度上加入些少樓面面積上限以外嘅豁免「設計面積」喺賣地章程內會係一個可以考慮嘅方案,如果怕俾人鬧官商勾結,可將設計攞嚟公開諮詢,俾市民投票;咁大家對未來地標嘅歸屬感一定大大增強,而香港嘅地平線亦可重拾活力矣。
本欄講過同規劃/城際競爭有關嘅話題都會議論一番,今期就偏離一下純粹地產,講一講交通同效率!月頭嗰陣粵港簽訂合作框架協議後,筆者見其中一項大大利民嘅目標,係推進香港「八達通」與廣東「公交一卡通」的互認互通,最遲到二零一四年可以二地居民喺粵港二地「一卡通」乘車及購物咁話。
八達通呢個咁絕妙嘅便民概念其實喺香港呢個發源地都仲有空間發揚光大,只係可能需要政府加多把勁拉佢一把,鄙人相信反對嘅聲音一定被支持嘅歡呼聲蓋過!以下略舉兩個例子。
一、的士都應該嘟卡
的士應畀乘客選擇「嘟」卡,雖然依家的士喺交通量嘅市佔率得百分之八點四左右,但每天都仲有近一百萬宗交易,認真唔係嘢少!如果每位乘車嘅市民每次俾錢時慳番十秒鐘,咁每天就為全港市民慳番二千萬秒時間(一千萬歸乘客,另一半係俾司機大佬嘅);除番出嚟即係每天每一方慳成二千七百個鐘,再攤分與全港一萬八千位司機,咁每位司機大佬無端端多出十五分鐘空閒時間嚟,做乜都得啦!如果以年嚟計,就每位司機大佬一年慳番成二日幾,認真係少數怕長計!
另一費時嘅舉動就係打印收條時個印字機聲大夾慢,害唔少乘客喺落車前乾等;點解的士行業唔逐步將呢啲陳年嘅產品「升呢」啫?
二、為環保,隧道/收費路段更應嘟卡!
除的士應安裝八達通之外,另一百利而無一害嘅基建就係將全港所有嘅收費隧道裝埋八達通!如此有三大好處:
①慳時間:政府數字顯示,每天快易通嘅交通量為三十四萬架次,但只係總流量六十九萬五千架次嘅一半唔到;可見每天有三十五萬位司機要停車俾錢,就算隧道收費劃一,動作簡單,所多花嘅時間可能只得五秒,但用番少數長計嘅原則,可推算到每天全港可省回四百八十六小時嘅司機時間;
②時間事小,環保事大:有統計指出,喺大約時速五十至六十英哩時汽車,用油量大約係每加侖行三十英哩,但係喺加速至呢個速度之前,用油效能可低至每加侖只有十英哩(當佢平均喺每加侖十五英哩先)。假設每輛車都喺畀完隧道費之後用十五秒時間加速至五十英里速度,咁每天全港嗰三十五萬輛用現金俾錢嘅車就等於用一千四百六十小時喺度無謂減速加速;換句話說,即係有三萬六千五百英哩嘅行程係喺雙倍耗油狀態下行駛,亦即係每天因為要停車俾隧道費,香港都用多咗一千二百一十七加侖(四千 六百公升)電油,或以現價嚟計係七萬餘元,一年落嚟,就浪費成二千五百萬元!
③免誤人青春:如用八達通,咁全港每天可減少僱用過百位收銀員,佢哋唔單只工作枯燥無味,更長吸廢氣,兼係手臂機械動作下隨時勞肌損傷。
裝上八達通閱讀機(最好係可以喺高速下嘟卡嘅)後,唔單只以上 三項弊端得以避免,更可能因隧道交通暢通咗,令全港塞車情況都改善埋,特別係繁忙時段喺隧道入口外嘅嘅長龍,則慳得更多,造福市民更甚矣!
大概兩三個禮拜前西九文化區管理局委任了Graham Sheffield(謝卓飛)為行政總裁,為呢個十大基建之一嘅項目再向前踏出一龜步。筆者在此探討幾個西九規畫上好容易被忽視嘅方向同原則:
小巧玲瓏勝過大而無當
最令人擔心嘅仍然喺呢個行政主導嘅項目好有機會又係形象工程一個!點解?如果冇震懾天際,譁眾奪目嘅建築物,咁政府各大官又邊有萬世流芳嘅功績?咁管理局內眾「專家」又何來實貨交功課?
其實要文化璀璨多彩,係完全唔需要好似「鳥巢」或「水立方」呢啲講得唔好聽係中看不中用嘅地標。以前者為例,嗰七萬噸鋼材所堆砌出嚟嘅榮耀,而家據報做過一次貴族小學嘅運動會會場之後,其他時候都係擺喺度發霉生鏽;因為淨係租金同保安,每開一場「盛事」隨時成本過千萬,除咗米高積信呢種地位嘅天王巨星之外,都怕冇人有咁大嘅叫座能力嚟回本矣!由此可見,香港要從呢度吸取教訓:想建築吸引切記引適可而止,總之起出嚟嘅產物小巧玲瓏勝過大而無當。
各位唔見大會堂可座一千四(常滿),文化中心可座兩千(常滿),伊館可座三千五(小滿),紅館可座一萬二千五(唔多滿)……?
百花齊放乃致勝之道
如果問各位讀者喺英國最印象深刻嘅文化經歷喺乜,除咗大英博物館外(呢個喺靠內容取勝,並非地點或建築!),可能唔少人會話倫敦西區(West End)嘅音樂劇同話劇表演,點解?因為有得揀吖嗎!維基百科話西區內有四十間劇院之多,同時上演數以十計嘅各式劇目,令人目不暇給,眼花撩亂!而呢個就係香港所需要達到嘅「臨界質量」。
換個角度嚟睇,紐約最令人神往嘅文化活動,除咗大都會藝術博物館(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呢度亦都喺以質取勝!)外,都怕喺百老匯嘅各式劇院啦掛!維基百科有咁啱得咁橋,又列出四十間百老匯劇院出嚟※;大家想像下呢啲劇院支持到幾多創意人材,帶嚟幾多遊客,製造幾多就業機會(仲係六大產業之一添)?
所以西九應該部署嘅唔喺多啲乾淨整齊嘅商場式大建築,而係三十至五十個容量喺三百至千五座位嘅演藝場地,加插喺餵飼咁多睇戲人流同工作人口嘅飲食場所之間。此外,喺未來嘅高鐵總站上蓋設立其他藝術文化空間,俾相關行業發酵光大,甚至擴張規模。
每所劇院長線要自負盈虧,但係初期可能先免租五年,以俾整個文化區自尋生路,有機(而唔喺行政主導下)發展—咁樣喺市場嘅力量下,好快就睇到香港/中國/亞洲娛樂口味會係乜嘢比例下喺呢個大溫床上生根結果(可能有唔少棟篤笑節目,又或喺英語音樂劇,但係市場有需求嘅話又點解唔俾佢存在呢?);好過政府為分配利益左右為難,顧此失彼,將場地派俾市場唔需要嘅藝術形式,最終全民受害。
編輯可能見筆者寫得居屋多,於是喺今次嘅特輯再出以上題目。惟為免各位多讀生藐,先介紹大家去文尾之網上論壇查閱吾過往喺呢個議題上之言論,本文只針對幾個揮之不去嘅誤解或謬論再從新角度批而評之,望正視聽。
1)居屋可壓抑樓價 (急藥醫慢症)
唔少人以為復建居屋可以即時減少樓價上升動力,但係忘記咗就算今日批出十萬個居屋單位嘅土地供應要起碼四年後先至形成有效樓宇供應,認真係遠水救近火;到時房委各大帝冇個係市場參與者(即係冇地產商或私樓業主嗰種市場觸覺),邊會知道/理會樓價係唔係已經見頂回落,市場承受力又係唔係已經因而煙飛灰滅?於是有理無理推出市場先算,橫掂佢哋嘅選票同權力已經到手,受害嘅係全港廣大嘅業主同納稅人。
但係最恐怖嘅仲唔係呢個供求情況喺時間上嘅錯配,而係跟住落嚟呢個非理性供應者嘅權力無限坐大──因為一旦攞開政府地,房委就如上咗癮嘅道友一樣,四圍同市場搶地,用自己嘅影響力令唔應該起居屋嘅海景地王無端端入埋佢袋,加上佢攞地唔似地產商咁要現兜兜抬錢先買到(因為係隸屬政府),所以無償圈地仲狼個大陸啲發展商,嚴重扭曲土地同住宅兩個市場!你話咁嘅既無向公眾問責(譬如隨意調整入息同資產限額)又唔需要向股東交代嘅發展商,係唔係應該永久廢除,不可復辟?
2) 居屋唔會影響私人樓市價錢(我知,同上一條道理係咪互相矛盾?)
有人話,居屋以低收入同公屋居民為對象,所以對私樓市場冇影響。呢個其實更加係謬論,點解?因為居屋嘅樓價係以附近私樓市價七成釐訂,所以喺市區嘅海景居屋樓王可能比新界嘅私人樓王價錢仲要高(譬如而家發售中嘅油塘油翠苑呎價最高去到2690元,比嘉湖山莊嘅2200-2500元二手價要貴),咁你話我有得揀便宜嘅話重會山長水遠咁走去買私樓?梗係疊埋心水排隊買居屋啦(仲要係 等到有市區靚盤先至買,你話喺呢個扭曲機制下,私人市場又點能夠自我調節呢)!
但係最對市區業主唔公平嘅係居屋平白搶晒所有舊樓貨源,唔信各位去筲箕灣、大角咀、觀塘等等地區巡吓啲單棟樓,樓價喺3000蚊呎以下嘅物業多不勝數(所以曾特首根本唔需要去到元朗咁遠嚟搵4000蚊呎樓下嘅物業)!如果唔係房委呢個大發展商挖走晒絕大多數呢啲業主嘅潛在買家又係邊個呢?
政府點解要花咁多錢嚟市區重建?因為居屋搶走晒所有呢班舊區業主嘅未來生力軍,令佢地換樓無望──冇新業主買樓,又邊有新資金嚟裝修單位、翻新大廈呢?而家呢班苦主啱啱翻身有望,隨時又俾居屋復建摑多一掌,認真無奈。佢哋嘅處境點解俾我哋啲振臂高呼嘅政客遺忘咗?係唔係因為佢哋多數係默默耕耘、自食其力嘅小中產階級,而唔係聲大夾嘈(因為容易被人動員也)兼已經喺度享受緊納稅人福利嘅公屋居民?
3)居屋可活化公屋流傳(呢個係製造政府道德風險嘅不智之舉)
最後理屈辭窮下,有人拋出呢條原因嚟為起居屋辯護。但係公屋活化應該由嚴格執行富戶政策着手;硬要起多啲政府樓嚟安置已經住緊政府樓嘅租客似乎認真係畫蛇添足,攞嘢嚟搞!起居屋嚟活化公屋同有膿包唔去切咗佢,卻喺現有嘅膏藥上貼塊新膏布嚟遮醜有乜嘢分別?
撇開提供置業資助並唔屬於政府職責唔講,資助公屋戶按揭上樓比落手落腳起現樓乾手淨腳得多,亦更容易調節福利水平,只要係私人市場提供足夠供應則可。
總之橫睇掂睇,居屋就係無需要復建。希望各位伸手要屋嘅政客與時並進,勿再死咬住呢個弊多於利嘅豬頭骨唔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