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13日星期二

西九文化區—多元有機更勝形象工程

大概兩三個禮拜前西九文化區管理局委任了Graham Sheffield(謝卓飛)為行政總裁,為呢個十大基建之一嘅項目再向前踏出一龜步。筆者在此探討幾個西九規畫上好容易被忽視嘅方向同原則:

小巧玲瓏勝過大而無當

最令人擔心嘅仍然喺呢個行政主導嘅項目好有機會又係形象工程一個!點解?如果冇震懾天際,譁眾奪目嘅建築物,咁政府各大官又邊有萬世流芳嘅功績?咁管理局內眾「專家」又何來實貨交功課?

其實要文化璀璨多彩,係完全唔需要好似「鳥巢」或「水立方」呢啲講得唔好聽係中看不中用嘅地標。以前者為例,嗰七萬噸鋼材所堆砌出嚟嘅榮耀,而家據報做過一次貴族小學嘅運動會會場之後,其他時候都係擺喺度發霉生鏽;因為淨係租金同保安,每開一場「盛事」隨時成本過千萬,除咗米高積信呢種地位嘅天王巨星之外,都怕冇人有咁大嘅叫座能力嚟回本矣!由此可見,香港要從呢度吸取教訓:想建築吸引切記引適可而止,總之起出嚟嘅產物小巧玲瓏勝過大而無當。

各位唔見大會堂可座一千四(常滿),文化中心可座兩千(常滿),伊館可座三千五(小滿),紅館可座一萬二千五(唔多滿)……

百花齊放乃致勝之道

如果問各位讀者喺英國最印象深刻嘅文化經歷喺乜,除咗大英博物館外(呢個喺靠內容取勝,並非地點或建築!),可能唔少人會話倫敦西區(West End)嘅音樂劇同話劇表演,點解?因為有得揀吖嗎!維基百科話西區內有四十間劇院之多,同時上演數以十計嘅各式劇目,令人目不暇給,眼花撩亂!而呢個就係香港所需要達到嘅「臨界質量」。

換個角度嚟睇,紐約最令人神往嘅文化活動,除咗大都會藝術博物館(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呢度亦都喺以質取勝!)外,都怕喺百老匯嘅各式劇院啦掛!維基百科有咁啱得咁橋,又列出四十間百老匯劇院出嚟;大家想像下呢啲劇院支持到幾多創意人材,帶嚟幾多遊客,製造幾多就業機會(仲係六大產業之一添)?

所以西九應該部署嘅唔喺多啲乾淨整齊嘅商場式大建築,而係三十至五十個容量喺三百至千五座位嘅演藝場地,加插喺餵飼咁多睇戲人流同工作人口嘅飲食場所之間。此外,喺未來嘅高鐵總站上蓋設立其他藝術文化空間,俾相關行業發酵光大,甚至擴張規模。

每所劇院長線要自負盈虧,但係初期可能先免租五年,以俾整個文化區自尋生路,有機(而唔喺行政主導下)發展咁樣喺市場嘅力量下,好快就睇到香港/中國/亞洲娛樂口味會係乜嘢比例下喺呢個大溫床上生根結果(可能有唔少棟篤笑節目,又或喺英語音樂劇,但係市場有需求嘅話又點解唔俾佢存在呢?);好過政府為分配利益左右為難,顧此失彼,將場地派俾市場唔需要嘅藝術形式,最終全民受害。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