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禮拜上海世博百天倒數開始,代表呢個動力城市又將踏上另一台階,於四月開幕時以更新面貌示人!除咗世博會場及市内無數嘅工程會喺四月全部完工(或停工),另一個惹人注目嘅基建項目就係外灘嘅「濱水區改造」工程啦。 呢個項目就認真巴閉囉—市政府嘅目標係將外灘升級至與「香榭麗舍相媲美的高品質街區」(注意:而唔係維港!)。如果目標達到嘅話,随時拋開香港嘅中環灣仔繞道海濱(連名都蹺口過人,你話遊客喺問“where is the bund”容易定係“where is the
bypass”更印象深刻?)九條街;何解?人哋設計要求已經贏咗:1)最大限度地釋放公共活動空間...創造充裕流暢的濱水休閒空間;2)展示歷史文化風貌特色...打造上海最經典的濱水城市景觀;3)優化、整合公共服務,提升外灘區的品質。相比之下,中環未來海濱係起高速公路嘅副產品,人文、休閒、地標、景觀等更重要嘅因素通通要靠邊站。加上人哋河濱設計係由國際眾多團隊嘅方案中挑出上上之選,而我哋海旁藍圖則是政府閉門造車而成,喺集思廣益呢方面再蝕多一瓣。 此外,喺好多理念上滬港嘅出發點已經係背道而馳: 1) 車係配角—外灘工程完成後,公眾活動空間比原先增加至少四成,地面車道由十條減至四條,將繁忙嘅交通移至地下。而香港連有填海之便都唔乘機將道路藏喺地底,反而把最嘈,最污染,最醜陋嘅汽車擺晒上地面,連電車咁環保休閒嘅交通都摒諸門外,真係唔知政府點唸嘅。 2)以人爲本—連接外灘會係一係列嘅步行天橋,就算未行到江邊,行人已可觀賞對岸浦東地平綫以上嘅景色;而且由外灘建築物外無須上天橋,直過馬路也可達河畔,充分顯示人車嘅主次之分;此外,步行至江邊會有一系列草坡供市民坐地觀景。喺十六鋪碼頭更有設施供人進行健身、滾軸溜冰、滑板、甚至攀岩等運動。外灘1.8公里河邊竟有四個廣場可供「小型慶典、觀賞表演」等創意性、非發牌管死嘅活動。可以想像,香港版本會冇行人過路燈之方便,冇草地之養眼,冇向海下斜之地形,但就布滿數以十計嘅各種「不准」標誌! 3) 高度綠化—上海計劃將綠地由黃浦公園延伸至道路中間,由此自然地創造出一片下沉式公園。香港實在應該唔將一塊大有前途嘅海濱綠色休憩地變成另一個維園(即係爲方便而將一個市肺變成石屎硬地!) 4) 製造地標—喺外灘南端,會有一五十米高嘅觀景塔俯覽兩岸風光。反觀未來中環海濱,則地標欠奉,實在令人失望!
筆者喺12月1日講過樓市若出現泡沬係政府輾實供應嘅後果。其實呢個現象唔只係住宅專有,喺寫字樓一樣發生緊!何出此言呢?有證據如下: 1)香港寫字樓空置率幾乎係海嘯下各大金融中心空置率最低嘅城市—當倫敦紐約高至十幾巴仙,北京上海百份之廿幾時,香港喺呢個咁惡劣環境下都只得百份之四至八空置(以中環,灣仔,銅鑼灣,鰂魚涌,尖沙咀幾個核心區喺09年12月計)。等市道一好轉,唔駛三扒兩撥就又跌番落去啲二、三個百份點嘅擠迫境況,實不利香港容納亞洲區商業活動,兼作區域樞紐之天然地位也! 2)喺08年下半年最巔峰時國金呎租超過二百蚊,觸發好多公司重新計數(唔難理解:如果有僱員一百,每人一百呎,即每月租金都要成二百萬,等於每僱員支多兩萬人工!),準備搬竇。除咗去鰂魚涌等非核心區外,據講更有外企考慮移師獅城,甚至上海都有。可見作為香港嘅城市規劃者,政府其實完全忽視咗發展第二個CBD呢個可能性(見筆者去年10月20日文);雖然九龍東慢慢發展出一啲雛型嚟,但係喺高效快速發展嘅金融業嚟講實在喺遠水難救近火,兼且就算係今日,九龍東都潰散流離,不成章法,難以喺十年內成為一個好似中環灣仔咁嘅一個商業片區。由此可見,喺西九龍走廊(即由尖沙咀起,經九龍站小止,再由深水埗至荔枝角呢兩個片區實有空間大做文章,包括劃定呢區至海皮為CBD發展區,及批與業主優惠(包括地積比、補地價等豁免),同時加上發展時限,咁既能利用多條鐵路與中環及機場相連之便,更為未來嘅高鐵增添需求…有陣時可能星加坡模式嘅短痛長益土地供應哲學都有其值得香港學習嘅地方—所謂build them and they will come也。 3)有經紀話,最近多咗唔少內地嘅金融機構考慮來港落戶,但係喺成個中環及周邊都無似樣嘅全棟商廈(即係:近其他商業支援服務,地段夠提體面,大樓面,如果連命名權就更好)可供購買或起樓,因而可能作罷。如果政府能夠提供一個新區供呢啲未來用戶快快開檔,你話對本港嘅財政就業又何弊之有呢?其實呢方面一早就已經係內地城際競爭嘅必搶要津—所以市長們四圍大邀財團, MNC入主自己城市嘅CBD。係呢一方面,香港其實有大把目標,譬如:亞洲發展銀行(現定都馬尼拉,僱員:2,500);國際結算銀行(瑞士巴賽總部,但喺香港已經開咗佢全球兩個辦事處其一);世界銀行(定都華盛頓,近七千僱員);國際貨幣基金會(總部喺華盛頓,2,400僱員)。除此以外,更容易,更近水樓台嘅目標莫過於祖國嘅各總部—由人行到國投,由民航處到版權局,總之高知識成份,高增值嘅人才,多多引入都係百利而無一害。